福建省劳动模范、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三八”红旗手
——刘静雯教授
她作为集美大学首位南极考察的研究人员,参加了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于是,她被称为海洋之友。

▲刘静雯教授参加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
她承担的“基因工程与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两门本科双语课程教学,每年都被学生评为优秀课程,于是,她又被称为学生之友。

▲刘静雯教授进行研究▲
她是集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的刘静雯教授,曾先后获得厦门市优秀教师、厦门市“三八”红旗手、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和福建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刘静雯教授获得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
刘静雯在学校从事海洋生物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海洋微型生物分子生态学、海洋病毒分子生态学、海洋微生物功能基因组及蛋白质组。

▲刘静雯教授在第六届生物科技节开幕式致辞▲
刘静雯来自山西,她将孩提时代对于大海的渴望与向往,融入了自己的人生规划中,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蔚蓝的海洋。
1998年,她考取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学博士研究生。
2002年,她在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开始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5年,她作为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访问学者,赴挪威卑尔根大学生物系国际著名海洋微生物学家Gunnar Bratbak教授实验室进行海洋病毒研究。
刘静雯非常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她常说这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从教17年来,刘静雯教授默默地耕耘在教学第一线,培养了多名优秀的生物学专业人才。

▲刘静雯教授和她培养的优秀学生们▲
曾经考入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Moffitt癌症中心攻读博士研究生,目前在Moffitt癌症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林圣辰同学;曾经进入香港中文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现在澳门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从事基因组和转录调控研究的陈盈盈同学,都是在她的实验室完成本科毕业论文后继续读研深造并脱颖而出的优秀学生代表。

▲刘静雯教授指导学生做科研▲
在科研工作中,她摒弃功利、脚踏实地,取得显著成绩,曾作为项目主持人和骨干成员,主持和参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国家973赤潮项目及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研究。
最精彩的人生,是她的一段惊心动魄的南极科考经历。

▲刘静雯教授参加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
2011年11月,刘静雯从天津踏上“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和科考队一起,历经163天, 航程28000余海里,其中冰区航行3900余海里,在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共执行了31项科学考察项目及完成16项工程建设和后勤保障任务。

▲刘静雯教授参加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
她个人承担南大洋微生物资源的调查及南大洋浮游病毒的分布、分离等研究工作。
神奇的南极风高浪急,气候瞬息万变,她克服晕船、高血压、失眠等种种困难,坚持沿途取样,培养获得了大量微生物样品,分离到了近百株新的低温微生物菌种,丰富了我国极地微生物资源库,为低温微生物在食品加工、新型药物开发及废水处理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菌种资源。
她被评为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优秀考察队员。
站在冰天雪地的白色世界,面对苍茫壮美的神奇天幕,作为一名女教授,她的内心充满自信与欣慰。

▲刘静雯参加“对话价值观,劳模校园行”的大型主题宣讲活动▲
2017年,人民网福建频道在集美大学举行一场“对话价值观,劳模校园行”的大型主题宣讲活动,刘静雯作为福建省劳模代表之一,上台作了一次激情洋溢的报告。
她饱含深情地对同学们说:对我而言,南极考察取得的不仅仅是科研上的成果,更有心灵上的洗礼和感动!作为一名女性科研工作者,此生别无他求,只愿能无悔我们的时代、无负家庭和社会的期望、无愧于自然界吧。
走进海洋,是刘静雯教授永远的追梦。
在她所获得的各种荣誉的背后,承载着她对事业的执着,对未来的憧憬,也承载着百年集大人最引以为豪的“诚毅”校训精神。